三国杀:拔矢啖睛——夏侯惇
皮肤赏析
1、背景
在《三国》中,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,是曹操起兵后拉拢的第一个将领,有人说曹操本姓夏侯,或许夏侯惇与曹操也有那么些亲戚关系吧。正因为夏侯惇是曹操的第一个将领,所以不光是压力很大,一开始出征打仗的次数也比其他将领多,就像皮肤中的带兵一样,这种战火连天的日子对于夏侯惇来说是家常便饭了。可以看到夏侯惇身后跟着千军万马,从他们举着魏字样的旗子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夏侯惇的士兵,大战在即,这些士兵个个面色沉着冷静,可见他们都很相信夏侯惇的指挥与作战能力。同样能带着这么多的士兵打仗也可以看出夏侯惇的个人能力很突出,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曹操的兵力之强,崛起速度之快,令人惊讶。
此时的夏侯惇左手捂着左眼,右手拿着一支箭,箭头上还有血,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夏侯惇是左眼在作战中被射伤而瞎了,推测此时夏侯惇正身处这场让他失去眼睛的战役中:濮阳之战。濮阳战役是曹操因为吕布趁自己带兵出征的空子占据了衮州,因为吕布屯兵于濮阳而对吕布发动的讨伐战,此战役是一场非常有名的战役,吕布在此战中一人独挡曹操六员大将,而夏侯惇的眼睛也被吕布手下曹性射伤,但是夏侯惇并不害怕,头上的头盔因为战斗激烈已经坏了一半了,但是可以看到此时的夏侯惇不害怕反而非常的生气,据《三国演义》记载:“惇拔箭,带出眼睛。惇大呼曰:“父精母血,不可弃之!”于口内啖之,不赶高顺,只取曹性,一枪搠透面门,死于马下。意指夏侯惇被射伤左右后,将眼睛和箭一起拔出吃了,然后为报一箭之仇直取曹性,一枪将其挑落马下。也与其技能的有仇必报相呼应。
身着紧密而厚实的淡蓝色鱼鳞甲,鱼鳞甲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铠甲之一,他防护性好,且有一定的柔韧性,适合作战,而保护性良好的鱼鳞甲也可以看出曹操对夏侯惇的喜爱,生怕他受伤,所以要他穿的厚实点,以保护自己。蓝色是在说明他魏势力的身份。身下骑着一匹非常健硕的马,在《三国群英传》中,夏侯惇用的坐骑为紫金赤兔马。他是一匹不亚于三国名驹赤兔的马,可以看到此马通体棕红色,马体硕大,鬃毛焰红,精神抖擞,是一匹不可多得的好马。马身上披着一件简易的铠甲做防护,并且挂着一个白色的流苏,可见夏侯惇对此马的喜爱程度,古时因为名马层出不穷,所以大部分将领都只会给马佩戴能让自己骑乘更加舒适的马鞍,很少有武将会给马穿戴铠甲类的防护用具,可见夏侯惇对他的珍惜程度。
夏侯惇身后的红袍随风飘扬,大将之姿不表自露。古时作战,一般只有能领导军队的大将军才会系挂红色披风,不论是在小说中,还是在影视剧中,我们都能够看到将军们身披一件大红色披风,在两军阵前格外的显眼,其实这对于士兵来说也是有极大作用的。首先,作为主将,身着红色披风可以给士兵们一个鲜明的标志,对于士气的提升是极有帮助的。古代的披风一般是黑色或是红色,大红的披风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一样,高高的飘扬在军队前面,可以鼓舞士兵的士气,让他们知道,主将一直与他们同在,主将在,他们的目标就不会泯灭。这样的话,两军交战之时,看着自己的将领在前面冲杀,士兵也很有赢取这场战争的信心,所以对于激发士兵的潜力有相当好的作用的。可以看到夏侯惇的披风几乎飞起来了,可见其骑马之快,也可以看出在乱军之中他却毫无害怕之心。
夏侯惇身前有几个士兵举着长矛对着他,但是他毫无惧色,皮肤的角落中还有鹿砦的身影。鹿砦是古时放在城门前用于防御攻击木质架子,一般都将头上削尖做威慑敌人用,通常是用伐倒的树构成的鹿角形的障碍物。分为树干鹿砦和树枝鹿砦。通常设置在有树可利用的阵地前沿和森林边缘、林间道路、林间空地以及有行道树的道路上。如果作战使用一般是为了阻碍敌方行军,放在城门前就是为了防御和威慑敌军。衍生到现在就是同样的样式在木头上绑有带刺的铁丝,使得敌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挪开,以争取自己的进攻时间。而夏侯惇虽然临敌却不惧,面对敌人的长矛和鹿砦毫无惧色,一定要报这一箭之仇,可见其英勇程度,也能理解曹操选他做第一员大将的原因了。
文末小结:
夏侯惇与蜀汉的关羽与赵云类似,同样是忠心的代表,他忠心于曹操,当时曹操麾下各将领都被授予曹魏的官号,只有夏侯惇仍授汉朝官职,便上书希望曹操能封他个魏官职,表明他是忠于魏,内心向着魏。但曹操却认为夏侯惇与他同时期出身,同为汉朝官员,属于汉朝同僚,怎么能让夏侯惇屈就魏的官号呢?可夏侯惇依然强烈请求自己能被授予曹魏官职,最终曹操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封其为魏前将军。如此为主拼命,如此忠心的人,也可以说明曹操当时没有看走眼了。